对于多家房企的“壳保卫战”,业内人士直言,尽管部分出险房企已经取得了护盘成效,但接下来能否真正摆脱退市风险仍有待观察。
以嘉凯城为例。今年4月底,嘉凯城也因股价逼近1元大关作出应对之举,包括释放影院前景、大股东华建控股发函称拟将一笔大额业绩补偿的履行时限提前至2023年末等,使得嘉凯城在今年5月中旬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涨停,股价回升至0.9元,但这一势头未能持续,截至5月30日,公司股票收盘价已经连续19个交易日低于1元,停牌前股价仅为0.49元/股。
“未来一段时间,不可避免迎来上市民营房企退市潮,退市潮是暴雷潮的后续。”刘水向《华夏时报》记者谨慎地表示,包括大股东及高管增持、装入优质资产等在内的自救措施,短期或许对提振股价走势具有一定作用,但长期来看,公司要尽快完成债务重组、盘活存量保交楼、加快销售回款,尽快恢复经营,对于股价走势的影响才是根本性的,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退市发生。
据公开资料,从主板退市后,股票将会从主板转移到三板市场交易。若后续符合交易所条件要求,存在重新主板上市的可能。但有受访人士强调,退市后股票想要重新上市并非易事。
“预计重新回归主板的可能性较低。”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出险房企近两年仍然面临较为集中的到期债务,但2023年销售市场仍较为低迷,销售现金流很难覆盖短期债务;二是尽管监管层给予房企政策支持,如提供并购贷,纾困资金等,但这些仅限于优质房企去收并购出险房企资产。“从当前执行情况来看,基本都有很大折扣,若按折扣力度来看,资不抵债是大概率事件。因而退市房企中的大多数很难做到还清债务,更不要提扭亏为盈回归主板了。”宋红卫直言。
不过,业内也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处于加速优胜劣汰的阶段,退市是上市房企经营恶化的结果,更是房地产行业加速出清和重整的必然过程。
“房企退市风波出现主要是由于整体拿地销售市场复苏乏力,叠加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导致接连暴雷让市场对于这部分房企的安全性和成长性均产生了强烈的担忧。”6月2日,中银证券(10.470, -0.32, -2.97%)在研报中指出:“我们认为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仍属个别现象,对房地产板块的影响相对有限,应理性看待。”
中银证券认为,一方面,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促使投资者关注基本面优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地产公司。另一方面,此次有退市风险的房地产行业公司在整体板块内的权重影响不大。退市后,这部分的份额将会让出,行业”强者恒强”的现状将持续深化,优秀企业仍具立足之处,长期价值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