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一季度的相关数据来看,国内光伏新增装机33.66GW,电池、组件出口总规模约57.5GW,其中,欧洲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同比和环比均出现了明显增长。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考虑需求放量和原材料跌价的双重因素驱动下,看好光伏组件板块的投资机会。
当前,全球光伏组件前五大厂商分别为隆基绿能(29.24 +2.13%,诊股)、晶科能源(12.50 +2.21%,诊股)、天合光能(38.81 -0.49%,诊股)、晶澳科技(35.35 +0.43%,诊股)和阿特斯(688472,诊股)太阳能。根据统计数据,五家公司2022年出货量分别为46.76GW、44.33GW、43.09GW、39.75GW、21.1GW。根据东吴证券(7.27 -0.82%,诊股)研报预测,23年光伏组件CR5将继续领跑,出货市占率达到77%,TOP4隆基、天合、晶澳、晶科市占率均超过10%。
今年以来,光伏电池组件企业的经营业绩似乎也很好印证了行业景气度的走高。据Choice数据显示,在A股光伏电池组件板块(按申万行业分类)13家上市公司当中,有10家在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家涨幅超过1000%,4家涨幅在200%-400%。爱康科技(2.50 +1.21%,诊股)近日在互动平台亦明确表示,今年硅料价格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光伏产业链利润正从硅料端逐渐转移至公司所在的电池组件环节,毛利得到了较大改善。
从龙头一季度业绩来看,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净利润均大幅增超2倍,同比增幅分别为313.36%(16.58亿元)、225.43%(17.68亿元)、244.45%(25.82亿元),相比之下,隆基绿能同比增幅虽仅36.55%,但其净利润最高为36.37亿。此外,正筹划IPO的阿特斯在招股书中披露其Q1净利润9.18亿元,同比暴增1181.61%。经计算,五大龙头今年一季度共赚105.63亿元。
与此同时,考虑到硅料下跌,利润转移至组件环节,券商分析师也持续调增一体化组件企业的盈利预期。据媒体报道梳理,以晶澳为例,2月之前券商2023年归母净利润一致预期区间徘徊在70-75亿,进入4月后在多次上调今年盈利预测后,当前业绩指引为9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