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存量资金博弈,各大主线轮流充当“输血包”,难以与指数形成共振。往后看,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徐荔蓉认为,在未来一两个月或更长时间后,A股很可能会逐步演变为增量资金格局。
首先,市场交投情绪正在回暖。
6月两个交易日,市场的成交金额温和放大,目前已再度逼近万亿大关,说明了市场整体的交投正逐步回暖。同时,创业板也出现了一定的止跌企稳的迹象,市场整体亏钱效应有所修复,为沪指止跌反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沪指能放量冲高的话,对于市场资金的追价意愿或将进一步提升,对于本轮反弹的延续多有助益。
其次,外资配置有望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外资流向呈现较大波动。一季度,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额合计1860亿元人民币,其中北向资金1月净流入高达1412.9亿元,创下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月净流入额新高。不过,从二季度起,北向资金再度转为净流出。
但是,北向资金中的交易盘净流出的同时,配置盘则在稳步增持。具体来看,上周北向资金交易盘资金净流出约294.73亿元,配置盘资金净流入约134.87亿元。
整体而言,年内外资对A股的配置力度是在加大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日表示,今年以来,外资保持流入A股态势,1至5月通过沪深股通净流入达1700亿元。近五年外资通过QFII/RQFII及深股通持有创业板股票市值增长超过11倍。
徐荔蓉称,海外资金正在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在中国市场占比较小,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流入中国市场,在边际上外资可能会成为A股市场更大的驱动力(838275,诊股),后期持续性也有望增强。
此外,基金自购潮再起。
近日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密集出手自购。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湘财基金、鹏扬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的多位基金经理宣布“自掏腰包”申购了旗下基金产品。与此同时,素有机构风向标之称的ETF也强势吸金,短短8个交易日,超300亿元资金涌入股票ETF加仓A股市场。
随着政策出台的预期上调,人民币汇率调升,海外流动性和地缘局势因素提前反映后边际影响开始减弱,市场预计增量资金将逐步形成共识并集中入场,A股市场韧性有望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