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证券|新时代红利

道理很简单,短期基本面反转已确认无虞,中期有高端化战略落地与重视创新研发、“含科量”提升贯穿其中,广泛意义上的行业顺周期再临。

而秉持长期主义,紧捉国产替代大趋势,小米在业绩电话会上宣布将投资自研芯片视为公司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必须要做的长期战略,这样的决心绝不动摇;其在Q1财报中提到积极拥抱AI,拥抱大模型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4月已正式组建了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AI领域相关人员超1200人,占公司研发人员比例已超7%,小米已明确表示日后将积极探索更多AI的用户/应用场景,发挥小米自身技术积累和优势,以开放态度与更多合作伙伴开拓新机会。

正如民生证券研报所言,在轻量级AI模型助力下,智能硬件的能力边界将不断拓宽,有望在未来成为新的AI流量入口,在这一趋势下,智能音箱、手机等智能硬件的使用体验将大幅提升。笔者认为,如小米这一类拥有技术积累的AI智能硬件厂商,则有望借助AI模型提升硬件价值量,开启新一轮创新周期。

综合来看,小米长期的吸引力有增无减,一旦涌现效应的出现,将有机会使得小米“科技树”与“能力圈”进入爆发期。

那么,关于当下小米是否被低估的问题,笔者认为,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从来都是通过比较得来的。

对350亿美元市值还不到的小米,不妨尝试一种办法——在港股、A股、美股市场在300-400美元市值区间将所有互联网和科技企业一一列出,围绕不同目标、时间维度进行对比。

比如,在短期角度,在经营和业务方面,可以跟小米比品牌,比创新,比生态,比渠道,比效率,比产品质量、比国际化布局等,机构投资者或一些聪明的资金,最终还是会落脚在业绩表现,以及基本面情况正在发生的变化上面。

在长期视野,要向上仰望。若要进行比较分析,就是要跟小米较量进化速度,比的是企业家的眼光、胸怀韧性和信仰格局,而落脚点是在企业的终极场景与终局。

显然的,短期和长期价值形成或者所衡量的东西,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后者角度所引发的对于公司未来价值形成的认可,须以定性分析为基础,站在对人类社会、国家、产业及用户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具体可参阅以下(基本上由AI生成的)思维导图:

简单概括起来,小米正在做及未来想要做的事,很可能是一家千亿美元市值公司甚至万亿市值级别公司所想要达到的目标。

相对于未来,当前市场给予小米的“折现率”压在很低水平位置,所以在长期维度,雷布斯和小米被低估的可能性完全是存在的,也意味着“打破预期”事件还会在小米身上不断出现。

而要达到彼岸,即使拥有星辰大海的小米,也是需要有更多的能量来支撑的。

或许,雷军该把更多精力思考小米可源源不断的获取这种巨大能量的地方,到底会出现在哪里?须时刻谨记,珍惜新时代给予的黄金机遇期、窗口期。

无论是投资自研芯片,还是AIoT与人机交互,无论是智能终端和边缘AI,还是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及具身智能等,特别是小米一直以来全力构造的小米智能生态圈,都有机会产生新的“虹吸效益”。

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在布局多年之后,小米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机与最好的时代,市场中不乏看好小米的声音,但也存在众多质疑小米未来空间的声音,不过,投资往往就是,买在分歧,卖在一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