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在质量标准等方面区别对待中国市场,无疑会令国内消费者不满;而如果国内品牌也存在类似的行为,那结果更加可想而知。
此次举报事件发生后,针对比亚迪就出现了类似的质疑之声。
按照行业通常的认识,常压油箱无法满足汽车国六排放的要求。要达标必须要用高压油箱,甚至部分合资企业还上了电控电动主动吸附系统,确保不超标。
2019年起,随着国六排放在部分城市率先落地,国内多数车企都将油箱切换为高压油箱,部分公司为了满足未来更高的要求,还内置碳罐来吸附油气。
统计数据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上述事实。
可以看到,包括赛力斯(26.460, 0.00, 0.00%)、岚图、理想、长城、吉利、长安等上市公司在内,无论是增程式还是PHEV或是价位高低,都采用了高压油箱,只有比亚迪是唯一例外,其王朝系列的畅销车型秦、宋和汉PHEV车型,包括各自出口版,均给出了低压油箱和高压油箱两种配置选择。
1
实际上,比亚迪近几年飞速发展,旗下产品已成为对手的研究对象,不少公司买回比亚迪的车型进行拆解,以了解其技术方案和零件情况。
有车企研发工程师就曾表示,“当我们看到比亚迪采用了常压油箱的时候,也感到很意外,并且被管理层质询为什么我们不能采用成本更低的方案。”
据了解,和常压油箱相比,高压油箱需要承受更大的油气压力,在密封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单就物料成本来说,高压油箱比常压油箱贵500元-1000元左右;而体现到最终整车售价方面,差价可能将达到2000元-3000元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即便比亚迪在国内选用的低压油箱版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在标准严苛的欧洲等海外市场,是否同样选择了低压油箱?还是出口版,或特定地区的出口版会选择高压油箱,而国内都是廉价的低压油箱?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畅销品牌,比亚迪或许有必要给消费者做出一个明确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