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上海曜勤(拟设立),交易完成后,该平台将成为凯赛生物新的控股股东。其中,实控人刘修才家族的平台、招商局分别持股上海曜勤51%、49%股权。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凯赛生物控制权发生变化。未来发行后,实控人家族及其控制的平台持股公司45.14%,招商局将持股公司超5%的比例。
复杂的交易设计,意在引入招商局。预案显示,实控人刘修才家族平台将以所持公司部分股票出资上海曜勤,招商局的出资方式为现金。根据预案,公司定增价为43.34元/股。截至6月30日,凯赛生物收盘62.26元/股。
招商局不仅出钱入股,还带来真金白银的订单。
根据公告,招商局将从凯赛生物采购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具体可选择树脂或复合材料,2023年到2025年树脂采购量分别不低于1万吨、8万吨、20万吨,价格“按照市场同等条 件下最优惠价格的原则,另行制定价格协议”。
三年采购协议,对凯赛生物或是一场“及时雨”。2022年,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系列收入为2.31亿元,同比下降21.57%,占营业收入的9.4%。对此,公司表示收入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受下游需求的疲软所致。
同期,凯赛生物的生物基聚酰胺系列销售量1.1万吨,同比下降6.06%。以此计算,公司该产品的价格为2.1万元/吨。
因此,按照凯赛生物和招商局的协议,后者2023年到2025年至少采购1万吨、8万吨、20万吨,假定价格维持在2022年水平,那么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系列的收入至少将分别为2.1亿元、16.8亿元、42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该测算的基础在于价格。协议中,双方是另行制定价格,所以未来收入有待观察。这意味着,相较过去受制于下游需求波动,凯赛生物通过定制合同,提前锁定了未来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凯赛生物的生物基聚酰胺系列实质是亏损状态,收入为-0.17亿元。报告期内,该产品的营业成本为2.48亿元,虽同比下降18.94%,但仍高于同期营业收入。亏损原因,公司未具体说明,但其正在建设中的“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或是因素之一。产能建设都有爬坡期,前期投入较大,所以2025年或是公司该系列产品由亏转盈的关键。
万事俱备,剩下的取决于凯赛生物的产能。2022年,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系列的库存达2.16万吨,可满足今年对招商局的供应。截至同期,公司该系列产品有两条产线,一个是年产5万吨的原料生物基戊二胺、一个是年产10万吨的生物基聚酰胺,或满足2024年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