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设立的产业基金来看,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参与产业投资的目的多以财务投资和产业战略投资为主。
“为了提升资金收益率,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贵州茅台公告称,其拟出资参与设立的两只产业发展基金坚持以“市场化主导、专业化运作、效益化投资”为原则。
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运营负责人董若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以基金方式开展财务投资,既可以放大资金杠杆,也可以设置更为灵活的投资机制。基金形式也可以让被投企业淡化在产业链中“站队”的色彩。一般来说,消费品公司现金流比较好,通过投资可以对市场的变化保持敏感度。
上汽集团参设产业母基金则为进一步提高公司在汽车产业布局上的延展度、灵活度以及完整性,公司、子公司上汽金控拟与恒旭资本、尚颀资本共同投资“上海上汽芯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采用投资子基金及直投项目的方式,重点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驱动下芯片相关的关键技术产品等。
“产业战略投资则是上市公司为了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进行完善,比如一个半导体装备公司,通过投资上游材料公司,能够更好地确保供应链安全,甚至优先拿到上游产能,实现产业链纵向的协同。”董若愚表示。
除了财务投资和在自身产业里进行战略投资,不少传统企业则通过产业投资瞄准了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
6月初,海螺水泥(23.930, -0.21, -0.87%)公告,计划出资15亿元参与设立安徽海螺海通工业互联网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海螺水泥表示,工业互联网母基金主要投向工业互联网产业,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通过参与投资工业互联网母基金有利于把握数字化产业机遇,优化投资结构,通过产融结合助力本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并可加强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储备,吸引专业人才,助力本公司产业发展。
TCL创投管理合伙人马华表示,产业投资可能无法为上市公司承担战略投资的全部意义,但可以作为产业的“第三只眼睛”,可以投产业相关的,也可以延伸出去,在产业投资的过程中建立起对产业的洞察能力。
对于这种跨界,某私募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做产业投资的优势在于上下游的资源掌控,对于跨界还需谨慎,应立足于自身产业资源,不能盲目追逐风口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