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中,病因的概念除指引起疾病的各种致病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指这些因素引起的机体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和病理产物,这需要从因果链的关系来理解。所以中药通常根据功效加以区分,例如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理气、活血、安神等。
以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清热药物为例,具有清热作用的中药较多,单味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菊花、板蓝根、蒲公英、黄芪、黄连、黄柏、栀子、石膏、知母等,中成药又包括牛黄解毒片、三黄片、黄连上清丸、金银花颗粒等。同时,进入医保目录名单的通用名中药又有众多厂家生产,以牛黄清心丸为例,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国内获得该产品上市许可的企业就有127家之多。
产品众多且疗效趋于同质化,这样的竞争格局与化药仿制药较为类似,患者及医院在选购中成药时品牌倾向性强烈,通用名相同的产品销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点在仿制药中同样有所体现。
比如今年3月,贵州省医保局发布的《关于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胰岛素专项)执行情况的通报》显示,截至2月28日,国家第六批集采实际采购中选胰岛素381万支,占首年约定采购量141%,已经超过了实际采购进度远超应达任务进度。但是,不同中选产品的采购进度差异较大,知名品牌其执行进度普遍超出执行要求,而本身市场占率就比较低的5家国内企业实际采购进度仅26%至56%不等,远低于整体进度。
对比仿制药,中成药适应症范围更为宽泛,同类产品数量更多,企业的品牌效应得到更为明显的放大。实际上,对于炮制工艺、药材质量等存在差异的中药而言,企业的品牌效应也是其品控体系和产品疗效的集中体现。
以之前广受关注的安宫牛黄丸为例,Insight数据库显示,国内共有151家企业获批生产安宫牛黄丸。而从市场份额来看,仅同仁堂(54.270, -0.85, -1.54%)一家企业就占据了安宫牛黄丸市场的半壁江山。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东阿阿胶(47.200, -0.05, -0.11%)的阿胶系列产品,云南白药(52.350, -0.36, -0.68%)的白药系列产品,片仔癀(288.780, -4.12, -1.41%)的同名光谱消炎产品等。
诸如此类强势品种多为经过历史沉淀,传承已久的国家保密配方品种,其疗效已在经年累月的真实世界使用中得到充分论证,进而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壁垒。又由于中药疗程相对较长,需要长期实践论证疗效,同时缺乏西药体系下标准化、可充分量化的评价体系,因此新晋品种难以通过“me-better”实现对现有品种的超越。
因此,从产品属性看,中成药医疗逻辑已相对弱化,更多的是基于经典名方,围绕现有适应症存量市场进行博弈,与消费市场较为类似。在此背景下,拥有知名品种、独家品种的企业价值未来仍会不断被市场充分挖掘。结合业绩表现综合衡量,以下5家拥有品种优势的中药企业或将成为短期内行业内的标杆企业。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国内上市中药行业公司2022年 营收总额为3779.06亿元,其中前 10大收入公司收入合计2142.68亿元,CR10约56.7%。结合上文分析,对比日本汉方药行业的高集中度来看,未来我国中医药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行业出清及投资并购或将持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