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证券|投融市场趋冷?新增项目锐减

药明生物一体化生物药合同研究、开发及生产组织CXO业务模式(平台),自发现和临床前阶段起持续赋能客户,从而在项目设计之初就建立优势,最终推进优秀项目至后期阶段直至商业化生产。而能够前瞻性反映公司业绩未来增长潜力的指标为综合项目、在手订单等经营数据。

然而,此次公司交流会透露出关键指标,新增项目数出现锐减。

截至2023年5月31日,药明生物共有项目613个,2023年前五个月新增25个综合项目,而2022年前四个月新增47个项目,数量出现大幅下滑。再往前追溯,2020-2022年,药明生物当年新增项目数量分别为103个、156个、120个。可以看出,自2022年后,公司新增项目数量出现下滑态势。

公开资料显示,6月20日,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在投资者开放日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签25个项目,低于往年四五十个项目的预期水平,其中中国项目占比不足两成。

“中国(医药行业)确实处在寒冬,如果说美国像放菜的冰箱(冷藏),中国就是冻肉的冷冻箱。”陈智胜表示,上半年在欧洲、美国考察,明显感觉到欧美医药市场正在恢复,而中国还需要时间,预计明年此时可以回暖。今年争取全年新签项目达80个以上。

医药领域尤其是创新药领域,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较为依赖资金驱动增长。业内人士表示,投融资市场的景气度直接与CRO\CDMO企业订单息息相关。换言之,如果医疗投融资市场遇冷,传导到下游就是CRO\CDMO等企业订单下滑。

事实上,自2021H2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资本市场短期面临流动性收紧压力,医疗投融市场遇冷,2022年全球医疗投融资下滑35.53%。

IQVIA Institute曾发布《Global Trends in R&D 2023》年度报告指出,2022年生物医药投资放缓,但2022年整体水平仍然高于2019年。分区域看,美国2022年融资水平下降39%,较19年升高25%;欧洲2020年融资水平是19年的两倍,近两年下滑,2022年融资金额78亿美;中国2022年融资水平下降59%,较19年下降11%。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总计1516起,同比2021年降低37%。投融资金额总计1231亿元,同比降低48%。平均单笔金额为0.81亿元,同比降低18%。据医药魔方数据,2022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额为393亿元,同比下降36%,从2022年7月~12月来看,投融资额度和数量实际上依旧是下行趋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